小字号
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和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千千万万的中华优秀儿女用血肉之躯和顽强意志铸就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全境,从此揭开了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序幕。1937年又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是一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强大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之间展开的殊死搏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各党派、各界群众和一切爱国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不仅展现着敢于斗争的精神,也锻造着善于斗争的本领。面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从麻雀战、破袭战,到地道战、地雷战,人民群众探索出一系列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战争方式和斗争艺术。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国人民以赤诚的爱国情怀、坚强的意志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抗战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这种深植于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之中的爱国情怀,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全体中华儿女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伟大斗争中,用血肉筑起抵御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北京密云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旅居海外的侨胞以各种形式从人力、物力上支持抗战,还有4万多侨胞回国参战或者参加战时服务工作。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1师2团政治委员赵一曼,在作战中受重伤被俘,忠贞不屈,慷慨就义,她的诗句“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成为千千万万不惜身家、甘赴国难的英雄们的写照。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汇成了淹没日寇的汪洋大海,奏响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最强音,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传统,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誓死不当亡国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呐喊。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兼第3军军长赵尚志,誓死不降,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我死也要死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的誓言。“狼牙山五壮士”在子弹打光后,毁掉枪支,义无反顾,跳下悬崖。中共代县县委委员金方昌,被逮捕后在监狱的墙上血书“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14个大字,坚贞不屈,英勇就义。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回民支队英勇善战,日军为逼降司令员马本斋,抓到他的母亲白文冠后,威逼利诱老人给马本斋写劝降信。老人怒斥说:“我是中国人,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为了让儿子不受胁迫,白文冠老人绝食7天,壮烈牺牲。从白山黑水的“村村烈士碑”,到滇西抗战“十荡十决,甘死如饴”,人人抱定敢死之心,汇聚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强大力量。“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无数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诠释了中华民族敢于斗争的风骨、操守和胆魄,充分彰显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有着不畏强暴、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法西斯进行了英勇抵抗,抱定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4连82名官兵,为掩护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在刘老庄一带奉命组织防御,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百余人,最后全部壮烈牺牲。东江纵队“黄友班”五少年英雄,在老虎山以一当百光荣殉国。“愿拼热血卫吾华”,这是左权牺牲后朱德含泪题写的悼诗。
面对凶残的敌人,在武器装备极为落后且物资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始终进行着殊死的抗争,坚信只有抗战才是唯一出路。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解答了中国抗战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最后胜利为什么属于中国这三大问题,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这样,战斗意志如此顽强。正是这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支撑着中国人民坚持到底,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